据县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鉴证,至少在4000年前,即有人类活动。
蒲江地域,古 系蜀国地。
秦灭蜀后,隶蒲阳县。
汉属临邛县,“汉宣帝地节三年……时又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”(《华阳 国志》)。
南北朝西魏恭帝元年(554年)正式建县,名广定。
隋仁寿元年(601年)改名蒲江。
蒲江县古名广定,始置于西魏恭帝元年(554年)。
同时置蒲原郡,郡、县治同地,址在今县城北1里地(原东岳庙一带)。
恭帝二年(555年)析临邛县置临溪县,治地在今西崃乡残城址村。
是时,广定、临溪县属邛州蒲原郡。
北周(557至581年)时,在州郡之上置总管府。
蒲原郡仍领广定、临溪两县,郡仍属邛州。
蒲江县15张 隋开皇三年(583年)悉罢全国诸郡,以州统县,广定、临溪县属邛州。
隋仁寿元年(601年),改广定曰蒲江(“以南枕蒲水故”)。
隋大业三年(607年)罢总管府,改州为郡,以郡统县。
同年合邛、雅、登3州为临邛郡,蒲江、临溪县属临邛郡(郡治与严道县治同地,今雅安县多营坪)。
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临邛郡为雅州(州治置严道县),蒲江、临溪等16县属雅州。
同年,割雅州之蒲江、临溪、临邛等5县,置邛州(州治置依政县)。
唐贞观元年(627年)分全国为十道,蒲江、临邛等县属剑南道邛州。
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州为郡,邛州改为临邛郡。
唐至德二年(757年)分剑南道为东、西两川,各置节度使,蒲江、临溪县属剑南道西川临邛郡。
唐乾元元年(758年),悉罢全国诸郡,改郡为州。
临邛郡改曰邛州,蒲江、临溪属剑南道西川邛州。
唐大历四年(769年)临溪县设删华就嶲州,辖临溪、蒲江2县。
唐大和四年(830年)分蒲江、临溪两县隶属嶲州(州治今西昌)。
唐乾符元年(874年)还蒲江、临溪两县仍属邛州。
唐文德元年(888年)划邛、蜀、黎、雅4州置永平军,蒲江、临溪县属永平军邛州。
唐大顺二年(891年)废永平军,蒲江、临溪县属剑南道西川邛州。
五代十国时期,蒲江、临溪随邛州先后归属前蜀、后唐、后蜀政权。
北宋改“道”为“路”,推行路,府(州、军、监)、县三级建制。
宋乾德三年(965年)蒲江、临溪属西川路邛州临邛郡。
宋淳化五年至至道元年(994至995年),李顺起兵攻占成都建立“大蜀”政权,蒲江、临溪随邛州临邛郡属之。
宋咸平四年(1001年),今四川地区划为益州、梓州、利州、夔州四路,蒲江、临溪属益州路邛州临邛郡。
同年,置惠民监(铸铁钱,直属州郡领)于蒲江西部。
宋嘉祐四年(1059年)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,蒲江、惠民监属成都府路邛州临邛郡。
宋熙宁五年(1072年)省临溪县为镇,入临邛县;其领地并入蒲江、火井、依政3县。
南宋建炎三年(1129年)罢惠民监,绍兴三十一年(1161年)复置惠民监,铸铁钱,直至宋末。
元至元十二年(南宋德祐元年、即1275年),元军攻占嘉定(今乐山),在川南建立地方政权。
元至元十四年(南宋景炎二年、即1277年)蒲江属嘉定府路邛州。
至元十八年(1281年),置四川行省,蒲江属四川行省嘉定府路邛州。
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省蒲江县入邛州。
元至正二十二年(1362年),明玉珍于重庆建立“大夏国”,蒲江境域随邛州归属明玉珍大夏政权。
明洪武六年(1373年)十二月十八日复置蒲江县,隶嘉定府。
明洪武九年(1376年),嘉定府降为州,蒲江县仍属之。
明成化十九年(1483年)二月,蒲江县属四川省邛州。
清顺治元年(1644年)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部据成都,建立大西政权,蒲江属之。
清顺治三年(1646年)十二月,张献忠牺牲,大西政权亡。
顺治九年(1652年),蒲江属四川省邛州(直隶州)。
清嘉庆七年(1802年)于府、州、厅、县之上增置“道”一级建制,全川增设五道,蒲江属建昌道(道治雅州)邛州。
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改建昌道为上川南道,领邛州,州领蒲江、大邑两县。
&nbs
上一篇: 郫县市历史
下一篇: 盐边县历史
利用浏览器或微信扫一扫功能,扫一扫本二维码,可分享本篇文章或者手机上浏览!
本篇文章的短网址为:https://shorturl.w798.com/shorturl/MKNaw2